文化天地

第2页/总5页  |  每页2条/总10条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转到第  页 
  • 三年磨一剑——《中国皇宫》明信片出笼始末

    发布时间:2012/7/16

            2003年,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邮政联合推出的、并由已故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名《中国皇宫》的系列明信片近几年可谓风光无限:第四届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获优秀奖;2003年度中国邮政普资明信片评选获最佳大套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五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获金奖;中国元素——中国平面设计国际巡回展获一等奖;赠送巴西总统卢拉;被誉为真正的“国家名片”、“纸上博物馆”。但这套明信片的出笼,却经历了三年的磨练。

     

    附图:《赠送巴西总统卢拉》

     

    一. 受命
            2001年,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决定合作出版一套故宫题材的邮资明信片。在资讯极度发达的时代,明信片从人们生活中的常客身价一落千丈,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低端,市场迅速萎缩,这种传统形式还会有新的生命吗?它还能重享 “国家的名片”的尊贵吗?这一任务交给了宫苑公司。从选题确立、资料收集、文字编写、美术设计,宫苑公司全部负责。

     

    二.碰壁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研讨、咨询专家,从近百个选题中精选出十个题目:“紫禁城建筑”、“清代十二帝”、“故宫珍宝”、“故宫藏青铜器”、“故宫藏西洋钟表”、“宫廷陶瓷”、“宫廷生活绘画”、“宫廷后妃首饰”、“宫廷戏剧藏画”、“清代帝后宝玺”,除了 “宫廷生活绘画”和“宫廷戏剧”是新选题外,其余都是“老生常谈”。
            选题确定了,到故宫提取资料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想到一贯支持宫苑工作的故宫信息中心一盆冷水泼过来:故宫出了那么多明信片,都在库房里压着呢,还要出什么明信片?我们可不愿意拿我们的劳动去当垃圾!

    附图:《故宫老版明信片》

     

    三. 在否定中创新
            信息中心的话虽然难听,但不无道理。宫苑被“逼”上梁山,出路只有创新。公司广为招商,寻找设计高手,包括国外的设计公司、中央美院的教授、广告公司等等,结果都不尽理想。中国有句古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己做!首先在设计理念上大胆创新,我们提出一套新的设计思路:不在原基础上改革,而是推翻传统明信片的做法,颠覆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风格,借鉴画册、海报的设计风格,甚至吸收西方的一些设计手法,用现代设计体现传统文化,用西方构图解构东方艺术。经过两个星期的创作,推翻、修改,在几十张设计稿中,最终选定了一张比较满意的设计——“宫廷戏剧藏画”。这种设计不但是所有故宫内容的明信片不曾用过的,甚至打破了以往所有明信片的模式。怀着揣测心情来到故宫信息中心,拿出这张明信片,上次泼了一盆冷水的信息中心主任拿着这张打印纸,端详许久,将信将疑的问:“你们准备把明信片都做成这样吗?”当时不知此话是褒是贬,是福是祸,但如实而肯定的回答:“是。”主任说了一句话:“那你们要多少资料我就给多少资料!”

    附图:《故宫新版明信片单页》

     

    四. 设计中的推敲     
            设计思路和风格确定了,但在每套明信片的设计中,还要斟酌揣摩。宫廷戏剧的设计含金量最高:宫廷戏剧藏画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整套明信片的设计风格是由它而定,有些戏已经不再上演,为了配合戏剧画面的内容,专门请戏研院的专家撰写说明,又将其改写成戏词,再请书法家书写。皇帝的那套用的设计元素最多,为了增加明信片的文化容量,每个皇帝的设计元素用的辅图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例如:康熙用的背景图是海上战船,辅图用了康熙字典、天球仪和火枪,分别反映了康熙时期稳固中原、平定战乱、收复台湾、重视科技、弘扬文化、开启康乾盛世的时代背景;为显示宫廷首饰的华贵和增加观赏性,后妃首饰设计过四稿;为准确反映画面颜色,陶瓷和宫廷绘画重新打过两次样;在印章的选择上反复过多次;修改最多的是青铜器,几易其稿,以求在历史的沉重和现代的张扬中找到最好的结合点。用三年磨一剑,推敲出这套精品一点也不为过。

    附图:《故宫新版明信片样张》

     

    五.遗憾——迟来的汇报
            这套《中国皇宫》系列邮资明信片,从立项到最后印制出版,整整历时三年。2003年5月,在故宫邮局开通时,明信片同时发行,许多报纸都进行了报道。三年的心血收获了许多荣誉,这套明信片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邮政明信片最佳大套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五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金奖;中国元素•中国平面设计国际巡回展一等奖;赠送巴西总统卢拉。但唯一遗憾的是,为这套明信片题写《中国皇宫》的刘炳森先生,因病去世,未能看到这套明信片的正式出版。我们只能以这种形式向炳森先生汇报,虽然迟了些,但总算对得起炳森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

    附图:《故宫新版明信片展示》

    【本文完】

  • 紫禁霓裳——让国粹舞起来

    发布时间:2012/9/13

    一. 思考
            传统文化和任何文化一样,首先需要欣赏,然后才是接受,继而才谈得上传承和发扬。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欣赏,是公司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公司常提的一句话是:用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现代审美相结合,具体做法就是,借鉴多种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审美,用不断创新的观念去诠释传统文化。公司在《中国皇宫》明信片的设计中进行了尝试,获得很好的效果。在其他产品设计上还能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吗?平面设计的创新之路到底能走多远?

    二.国粹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和书法一样,成为一种中国文化信号,但一般表现手法多为戏剧人物造型或脸谱。在基本已成定式的传统文化模式上还能有新的立意创新吗?能不能在表现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展示效果,宫苑给自己提出了问题。故宫中有一批宫廷戏剧藏画,都是当时宫中出演戏剧的绘画,服装华美,色彩亮丽,纹饰流畅,我们想,中国戏剧中的服饰也是东方艺术的一部分,应该进行展示和演绎,何不让国粹舞起来呢?

     附图:《中国京剧绘画——太平桥》

     

    三. 扇子

    1. 形式
            用扇子这种传统的形式,反映传统的文化,还要成为传统和时尚结合的艺术,对公司是新的创意,也是对设计新的挑战。让国粹舞在扇子上,要让传统的扇子具有现代艺术,有装饰性,传统的题材+传统的形式+设计创新=时尚?
     

    2. 构图
            中国戏剧是写意的艺术,唱念做打都有很深的内容,仅一个甩袖动作,就能包含无穷的寓意。在“紫禁霓裳”的构图设计上,更加突出和强化这种写意风格。我们选取宫廷戏剧藏画中的一个人物,但只保留画中的人物头部,从人物胳膊开始摈弃写实,随扇形延展变化,极力突出、夸张戏剧中宽衣大袖的韵味,同时借鉴融入中国舞蹈红绸舞的动感效果,让衣袖有甩出画面的感觉。虽然构图充满画面,不留空白,仍能给人视觉上的想象空间和延展性。
     

    3. 色彩
            过去扇子多为文人所用,题材以书法、山水花鸟为多,风格素雅淡泊,今天看来,缺乏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我们为突出中国戏剧的华丽和绚烂,完全改变传统扇子一直沿袭的色彩风格,以浓墨重彩,甚至将其他戏剧服饰上的图案纹饰移植过来,层叠堆砌,突出视觉效果,更加以描金勾勒,以显示皇家精致奢华的风范。

    附图:《紫禁霓裳》

     

    四.宫廷扇面——现代装饰
            “紫禁霓裳”、“流云飞福”和“四海升平”是宫苑创作的一套新宫廷扇面,主色调用宫廷常用的红、黄、蓝,色彩绚烂,构图新颖,装饰性非常强,受到社会的普遍欣赏。因为做成扇子效果不太理想,我们干脆放弃扇子的实用性,把它装裱成扇面,戏剧和扇面,这两件中国传统文化形式,通过设计上的创新,成为现代家居的时尚装饰。许多人用它来装点家庭,营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氛围的现代环境,恰如其分。这套宫廷扇面还荣获第六届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银奖。国粹舞起来了。

    附图:《扇面设计整体展示》

     

    【本文完】

第2页/总5页  |  每页2条/总10条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转到第  页